產氣莢膜梭菌的預防和管理措施!
時間:2022年05月24日作者:本站
管理程序
環境中存在致病菌(土壤中細菌孢子含量高)且重復發生該病時,需在禽舍地面灰土中添加NaCl(60~75#/1000ft2),而后徹底清除可預防該病復發。其他研究表明,將雞飼養于酸化墊料上可降低產氣莢膜梭菌的水平傳播。用5%次氯酸鈉溶液和0.4%季銨溶液對可搬用式容器進行清洗消毒也可顯著降低產氣莢膜梭菌的復發率。
免疫接種
針對產氣莢膜梭菌及其毒素的疫苗進行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可提供良好的保護,有助于防止感染。用產氣莢膜梭菌毒株免疫雛雞,而后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可防止產氣莢膜梭菌的攻毒感染。口腔免疫接種確實α毒素的活毒株時,也可提供免疫保護作用。
分離自禽的產氣莢膜梭菌菌株的α毒素C末端具有高度保守性。針對該蛋白高度保守區制備的抗體對其他動物有保護作用,估計對禽類也有同樣的效應。其他研究表明,給肉種雞免疫α毒素疫苗后產生的免疫抗體對仔雞有保護作用,可預防與產氣莢膜梭菌相關的亞臨床型壞死性腸炎和肝炎的發生。球蟲感染是發生該病的誘發因素,因而免疫球蟲可間接預防壞死性腸炎的發生。
競爭排斥、益生素和益生元
實驗表明,競爭排斥性治療可有效降低腸道中產氣莢膜梭菌的量,同時也可減輕壞死性腸炎的剖檢病變,降低死亡率和生產性能的損傷。日糧中添加甘露寡糖和產乳酸菌培養物也可有效地降低壞死性腸炎引發的死亡率及亞臨床型疾病對生產性能的損傷。其他研究表明,添加益生素(如是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可降低壞死性腸炎的嚴重性。枯草芽孢桿菌可產生細菌素,在體外對產氣莢膜梭菌的生產有抑制作用。日糧中添加乳糖也可降低雛雞盲腸中產氣莢膜梭菌的帶菌量。
在生產實踐中,使用商品化的競爭排斥制劑來治療該病時,可提高腸道的健康狀況,延緩產氣莢膜梭菌在腸道中的增殖,延緩產氣莢膜梭菌引發病變的產生。
防治壞死性腸炎的其他化合物,也有研究。給患禽實驗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明顯降低壞死性腸炎的嚴重性。植物香精油混合物也可控制產氣莢膜梭菌在雞腸道中的定植和增殖。
抗生素和抗球蟲藥
飼料中添加多種抗生素可降低雞糞便產氣莢膜梭菌的排菌量,包括弗吉尼亞霉素、泰樂菌素、青霉素、氨芐西林、桿菌肽及呋喃唑酮*。從商品火雞和肉雞中分離的產氣莢膜梭菌也進行過體外敏感試驗。
爆發壞死性腸炎后用林可霉素,桿菌肽、土霉素、青霉素、酒石酸泰樂菌素飲水治療有效。桿菌肽、林可霉素、弗吉尼亞霉素、青霉素、阿弗帕星、雙呋脒腙及泰樂菌素拌料對預防和控制本病有效。然而,一些臨床調查發現,臨床壞死性腸炎的分離株用弗吉尼亞霉素和青霉素有效,但對桿菌肽及林可霉素有耐藥性。斯堪的納維亞的一項研究表明,從日糧中去除促生長抗生素后,分分離株對氨芐西林、阿維霉素、紅霉素、泰樂菌素、萬古霉素、桿菌肽、弗吉尼亞霉素、離子載體抗球蟲藥、拉沙里菌素、馬杜拉霉素、莫能菌素、那拉霉素和鹽霉素敏感。莫能菌素可改變回腸中微生物群落,降低回腸中乳酸桿菌的菌群,增加象牙海岸梭菌(C.lituseburense)和不規則梭菌(C.irregularis)的量,進而對梭菌感染有預防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非產氣莢膜梭菌的梭菌實際上對產氣莢膜梭菌有競爭排斥作用。